工业环保网APP
扫码下载
现场报道|遥感技术将以“精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核心提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范围大、稳定、可连续、可重复观测的优点,是高精度监测碳循环、精准监测碳排放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诚在分论坛上介绍,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他所在的团队围绕“痕量气体时空分布表征”关键科学问题,自主研发了国产超光谱遥感技术,其创新性与准确性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并受邀成为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的官方产品,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等多家单位部门应用于我国“降碳减污”实际工作。

      “高质量的碳排放监测数据是制定各地减排控制策略、分析碳交易情况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基础。”中国科学研究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莘莘在第二十二届中国遥感大会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遥感分论坛上介绍道。

      卫星遥感能够定量化监测跟踪、精细化核查评估碳排放与吸收的过程、影响范围和异常情况,是实现碳监测并逐步建立系统的碳收支监测、报告、核查标准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

      “现在的碳排放数据是通过行业内企业主动提交统计数据获得,需要大量的现场调查和核查工作,在时间上有滞后性。而卫星遥感具有稳定、长时间序列、广空间区域等优点,可以弥补现有地面监测和核查方法的不足。”中国科学研究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张莹说。

碳中和与全球变化遥感分论坛现场。 邢彭摄


      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范围大、稳定、可连续、可重复观测的优点,是高精度监测碳循环、精准监测碳排放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诚在分论坛上介绍,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他所在的团队围绕“痕量气体时空分布表征”关键科学问题,自主研发了国产超光谱遥感技术,其创新性与准确性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并受邀成为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的官方产品,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等多家单位部门应用于我国“降碳减污”实际工作。

     据悉,我国计划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它将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为全球碳减排和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

文章转载自中国环境APP,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