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保网APP
扫码下载
5月1日即将生效实施,权威专家再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核心提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生效实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生效实施。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影响和对策”专家对话活动中,有关专家说:“这部条例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是30多年来,国内落实气候变化公约的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规。它在全国范围内适用,非常重要与特殊。”

      《暂行条例》的三大亮点:

      引入自愿交易和强制交易、行政监管和市场调节、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系

      《暂行条例》对碳交易的全流程做了综合性的规定。其中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是引入了自愿交易和强制交易相结合的体系。

      《暂行条例》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清缴其碳排放配额。”

      专家说:“目前,《暂行条例》中主要规定的是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另外,结合前些年的实践,这个条例还规定,自愿减排协议项目中经过认证的减排项目可以进入碳市场。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将其纳入国家交易体系中,这体现了强制交易和市场交易相结合的特点。”

      他认为,《暂行条例》的另一个亮点是体现了行政监管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些碳配额可以交易。碳配额有富余的企业可以出让配额获益,也可以将配额留在企业,服务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缺口的企业可以购买配额。所以它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机制,即减排有收益、排放有成本,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机制,以低成本促进全社会的碳减排。

      亮点之三是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这里面有一个机制是引入社会信用调节机制。企业在这方面如果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社会失信行为,可能会被列入社会信用黑名单。这就是利用信用软约束的手段推动企业自觉合法、守规、遵约。”

      地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应逐步由并行走向融合

      《暂行条例》生效实施后,可能产生什么社会效果?专家表示:“条例明显是带有一定阶段性的,所以实施之后的社会效果有待实时评估、总结和完善。”

为推动这一条例顺利实施,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专家介绍:“首先是组织宣传和学习培训。其次,完善配套的制度和措施。目前,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有七八种,这个条例目前主要是针对火电燃烧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条例适用的行业范围和气体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现在国内公认的碳排放重点行业有七八个,除了火电外,还包括钢铁、火电、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甚至包括交通领域等,所以行业范围和企业范围要逐步拓展。再次,规则和细则也要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对于中国的相关主管部门来说,也是一种新型的机制,所以有很多技术方法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仅是中国,比较成熟的欧盟市场也是逐步在完善。”

      关于自愿减排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如何融合的问题,专家认为,《暂行条例》实施之前,这两套机制是并行运行的。条例出台之后,这两套机制也要按照这个规则的要求予以完善,逐步做到地方碳市场和国家碳市场机制走向融合。

      《暂行条例》规定,“本条例施行后,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同时,现有的地方碳市场应按照条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

      金融服务技术机构应积极参与,推动《暂行条例》落地

      方法学编制是碳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认为,需要排污单位、金融服务技术机构,包括咨询公司熟悉规则,学习、了解方法学的编制。强制交易市场中的固定点源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及CCER项目涉及的方法学,都需要关注。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实体碳汇等领域中,有大量的方法学是值得开发、值得交流的。我们需要学习欧盟市场的经验,但是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予以转化。

      对此,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方,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大中华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说:“我们在碳领域也有一些尝试,比如支持很多大型企业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规划、时间表、路线图。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方法学的开发。中国市场是全球最丰富的市场,行业、企业众多,有很多产品目前没有方法学,有待我们从零做起,所以我们支持这些企业开发适合其所在行业产品的减排方法学。二是高度重视数据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现代化管理中需要运用IT系统、创新工具,我们也会开发一些配合‘3060’目标的IT工具,比如‘3060’碳管理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帮助企业一键式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一键式产生相关的报告,帮助企业更好地知道自己现在的碳排放水平,哪些分、子公司做得不好,哪些做得好。对做得不好的,我们会进行预警;对做得好的,可以在全集团层面进行推广。这些系统也能够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准确、真实地把握数据信息。”

      此外,很多企业在减污降碳过程中非常需要资金支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李菁说:“我们积极支持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投入,把资金用到需要的地方去。重头戏就是减污降碳,包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可再生能源行业继续扩大布局等。任务还是很重的,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前景非常好。就上海碳市场价格而言,其均价为40元/吨到60元/吨,最高曾经上升到90元/吨,而欧盟碳价基本上为50欧元/吨到70欧元/吨,两者的差距比较大。当然,我们不能直接地横向对比,其背后是不同的减污降碳阶段、不同的成本。但是大家一致看好未来中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


文章转载自 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刘良伟,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