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水排放提标改造
2012年12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只有出水作为回用水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采用一级A排放标准,其他排入地表水的均采用一级B及以下标准。然而,随着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大幅增加,水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愈加严格。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目前国家对环保行业比较重视,而且环保督察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对环保的也是愈来愈重视。很多地方政府把污水排放提标改造提上日程,像广东很多地区污水排放等级要提标到地表五类水,西安一些地方污水排放等级提高到地表四类水。
整体来看,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不仅核心指标递增,同时排放标准值也越来越严格。在多地的城镇污水处理路线图中,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被设定成了“硬指标”。
另据此前多地公开的中央环保督察专项整改方案,“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被大部分省区列为整改重要内容。逐步达到一级A或优于一级A的排放标准逐渐大势所趋。除了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强化脱氮除磷功能外,污水处理厂的设备改造、过程控制、水力条件优化也不容忽视。而要达到如此高的排放标准将造成处理成本提高5倍以上。
两月后,《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则为城镇污水处理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扶持。尤其是对于重点扶持的中西部地区而言,根据不同支持事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配。根据住建部组织中西部省份上报确定的3年建设任务投资额,按因素法分配资金,并按照相同投资额中西部0.7∶1的比例,对西部地区给予倾斜。
除了地方政府以外,还有一些地方新城建设,也把排放等级提的比较高,这类例子非常多。除了发达地区未来几年的集中提标,还有一部分缺水地区要把水的循环利用提上日常,还有工业园的零排放的普及度逐渐变高,这些改变对行业内企业未来EPC的业务都有较大的提振作用,以后污水排放的标准越来越高的,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主要原因是有机物污染,城市建成区是黑臭水体的重灾区,而河湖管理保护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依据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披露数据,截止2019年4月,全国已认定责任人的水体数量合计2082个,其中完成治理的726个,治理中的592个,正在制定方案的718个,尚未启动的46个。
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70%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9%。2016年,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1617个国考断面中,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
从现有上市公司接单来看,2016年已拉开治理黑臭水体投资的序幕,2015年公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而根据生态环保规划“十三五”规划,预计未来3年将是黑臭水体治理达标期限的高峰年,假设我国尚未完成的1356个水体全部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治理,每个水体平均投入3亿元计算,2017年到2020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为4068亿。
三、农村污水处理
早在2015年8月,在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指出,自2016年起,我国将持续发力农村污水处理,并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三年提升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据《人民日报》报道,现阶段的农村污水治理,主要采取重点推进、梯次推进等策略,临近城市管网的纳入城市管网、人口较多的村庄建集中污水处理站、更分散的建分户污水处理设施。
此后,发改委发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明确,截至2020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将逾近9成。而就农村水环境治理,《规划》提出,未来5年县城污水处理覆盖率将达85%,其中东部地区建制镇达到70%,中西部地区达到近一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利好政策不仅于此。在保部与财政部发布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农村污水处理再次被重点提及。强调“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涉及各省(区、市)的14万个建制村。整治重点“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涉及1805个县(市、区)12.82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92%;其中,涉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4个2.46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18%。
《规划》还划定优先整治区域,包括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水源地及其输水沿线、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将被视作农村治水的重点发展区域。与此同时,《规划》对农村污水处理的具体任务亦予以明确分工: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将涵盖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或人工湿地、氧化塘等分散式处理设施。
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接近饱和状态的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相较,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仍存巨大的市场刚需,被众多环保公司视作水处理市场的下一个风口。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有望陆续得到释放,从建设加上运营的总投资额达到1400亿元。
四、海绵城市
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7年《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海绵城市被写入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时至今日,海绵城市已深入身心,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4月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是一个层次多、体系性强的系统,系统的建设涵盖多个方面,从地上的园林建设,到地表的非硬化地面及渗水铺装,再到地下的排水管网收集和处理,有许多环节都蕴含着投资机会,比如市政工程、管道管材、防水涂料、汲水泵等细分领域。
五、污泥耦合发电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产量也同步大幅增加。而污泥无害化处理及污泥处置水平却难以适应形势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污水厂的污泥处理,污泥治理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8上半年,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颁布《关于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18〕53号),公布了第一批污泥干化耦合发电试点项目共计29个,其中由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技术支持并合作申报的7个项目入选(约占25%),包括华润电力控股所属的常熟(在建) 、南京化工园(在建)、镇江、徐州铜山、徐州华鑫发电,以及中信集团江阴利港电厂、皖能集团合肥发电等,合计处理规模约100万吨/年。截止2017年,全国污泥年产量达三四千万吨,而配套的年处置能力仅一千多万吨,全国污泥处置设施严重不足,污泥围城日益凸显。污泥等耦合发电产业受需求影响将迎来爆发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