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环保网APP
扫码下载
中国环境报评论: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
核心提示:7月17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GDP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面对内外压力,我国经济平稳恢复、回升向好,关键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透过数据可以看出,绿色转型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比如,很多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

7月17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GDP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面对内外压力,我国经济平稳恢复、回升向好,关键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透过数据可以看出,绿色转型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比如,很多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良好的发展态势还带动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汽车消费、投资注入了新动能。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升,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增强。而且,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比例同比上升2.1%。

事实证明,绿色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但也有专家分析指出,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的特点仍然没有改变。如何应对复苏进程中的风险挑战,重塑增长新动能,对于各地来说都至关重要。

当前,仍有一些地方对高碳产业存在路径依赖,为追求一时经济增长,盲目上马“两高”项目。有的地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问题依然存在,高耗能项目未通过节能审查、水资源论证等便擅自开工建设;有的地方在产能替代过程中搞变通,将已淘汰的落后产能违规用于产能置换;甚至还有个别地方,对企业违规生产开绿灯、为企业违法行为打掩护。

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仍旧对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抱残守缺,这样既无法为当地带去持续的经济增长,也早已不能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种惯性思维必须改变,各地应想方设法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转化为发展优势,孕育新的增长点、引领新的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领域。

在宁夏银川灵武,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持续发力技术创新,实现了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转变,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今年一季度,宁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却下降了9.6%,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令人惊喜。制造业名城湖南株洲,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拼数量到拼质量,从谋速度到谋效益,“株洲制造”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进,目前已拥有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老区辽宁铁西,乘着东北振兴战略的东风奋力突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高地,继去年GDP突破1200亿元后,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4%……一座座城市“破茧成蝶”,正通过绿色转型再造新优势,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这样的历史机遇,各地不能错过也不应错过,必须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绿色生产是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应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综合考虑政策规定和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低碳生产体系,将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重点龙头企业更应该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引领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改造。越早实现绿色转型,减污降碳的压力就越小、成本就越低,企业也能更快提升市场竞争力,早一步赢得发展主动权。


文章转载自中国环境报,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